鍾樂偉: 韓國大學生的考試院文化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9/10 11:13

分享:

分享:

相比其他社會議題,住屋想必是當下最困擾香港人與我們下一代的一大難題。離開香港,遠望亞洲其他城市,韓國雖說不上是置業天堂,但由於土地供應畢竟比香港充裕,年輕一代想找一個安居樂業的居所,難度始終遠不及香港般艱辛。

當然,固然韓國地大物博,找一處能夠負擔得起的住所是較香港容易得多,但是於人口稠密也很高的首爾市內,想尋覓一處舒適、空間充裕與周邊環境樣樣俱全的理想安樂窩,對當下生活在首爾的青年人來說,其實也不是很容易。

就是這樣,曾經來到首爾旅遊與生活的朋友,也大概知道首爾市內,貧窮戶都是生活在環境極惡劣的地方,其中一處,就是一眾「哈韓一族」也略有所聞的地方:考試院。

考試院,顧名思義是與考試有關的地方,最初當考試院出現的時候,其實是一些面積小小的房間,給予一些從韓國四方八面前來到首爾考公務員考試的學生,因為要找一個短期可以更集中精神溫習的住處,結果便出現了考試院這些地方。

這些考試院由於租期較彈性,也推供了基本需要的家電與其他生活必需品,而且價錢上亦較低廉,因而大受考生歡迎,吸引大量人入住。

隨著 80 年代起,首爾的城市面貌出現改變,一些舊有的貧民窟被清拆,改為提供房屋給予正在上升的人口需要,因而考院試就是於那個年代起開始出現。

最初入住考試院的多是以考生居多,但後來人口壓力越來越大,於城市工作的人因為不能負擔不斷上升的租金,因而考試院改變成了窮人的另一種居住選擇,當中單身工人是最主要的入住對象。

到了 90 年代,考試院這個於首爾的居住現象廣為韓國媒體的報導,也多了市民關心這些貧困戶房屋的環境問題。

可是,踏入 1998 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,韓國國內的經濟大受打擊,大量失業人口出現,使不少人失去經濟能力,破產的中年人因為無力再供住傳統房屋,因而造成了一大批中年人,改搬至考試院中生活,令考試院的需求一時間大增。

根據韓國考試院協會統計,2008 年全韓國一共有 6200 多間考試院,比 2001 年的 800 間大幅颷升。

而根據首爾的消防災難本部於 2008 年 7 月至 9 月間的統計顯示,全首爾的 3451 間考試院中,一共有接近 11 萬人居住,可見價錢低廉但居住環境欠佳的考試院,卻於首爾市內不斷蔓延。當中,居住於考試院的人口比例中,以公司職員居多,有 24%,其次是 23% 的學生,還有失業者 (20%)、就業準備生 (19%) 等等。

考試院的生活環境惡劣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,不少住所的房間間隔簡陋,有時於房間中稍為大聲一點說話,隔壁房間的住戶也會聽到。

由於這類房屋已成為了當下韓國社會的一大房屋現象,因而也同樣獲得了媒體的關注,就如早年前 KBS 電視台便拍攝了一套特備劇集,稱為《蝸牛考試院》,就是以考試院生活為故事藍本。

另外,熟悉首爾市發展的,也知道這些考試院多是建於城市的中心範圍地帶,例如地鐵站與大學的附近。而於首爾中,位於江南冠岳區的「新林洞」,就是首爾市內一大的考試院集中地。

由於1975年後韓國於首爾的冠岳區興建於「首爾國立大學」的關係,因而鄰近的新林洞便吸引了大批學生,尋求便宜的住所生活,結果便於這一地建造了大量的考試院。

從今周五起至 11 月 8 日,於首爾歷史博物館將會展出一個關於「新林洞考試院」的展覽,當中會以過去數十年間新林洞考試院的變化為主題,展出這些年來首爾市內大學生與低下階層的住屋環境變化,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,是如何克服惡劣的居住環境而成長。

十分建議有曾經入住考試院經驗,還有對考試院這個韓國獨有名字的住處文化感興趣的朋友,可參觀一下那個展覽。

原文刊於作者鍾樂偉 facebook,文章獲授權轉載。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,原題為〈韓國:集體回憶的考試院〉

撰文 : 鍾樂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